区块链改变了金融业的信任机制,能够以技术保证商业信用沿供应链关系传导且信息不失真,实现商业信任到技术信任的突破。传统供应链金融理论认为,信用机制可以沿供应链,从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传导信用。但纸质账本、凭证存在被伪造和篡改风险,这种道德风险使供应链金融可信度存疑,进而信用传递深度有限。区块链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然而,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注定存在监管套利可能性,对商业银行监管构筑了新的挑战。本报告认为,区块链将改变商业银行的放贷、审核等模式,使新兴银行有机会对老牌商业银行提出挑战。同时也未直接融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作者 | 姚宇奇、张雨恬、段翘楚、院龙琪、陶怡薇
编辑 | 李锦璇
区块链与商业银行中的区块链运用
1. 区块链的本质是链表,以去中心化加密机制为信任机制
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单一的机构与进行维护与管理,单一机构对数据库的控制权具有绝对的地位,其他机构对数据的来源、更新等都没有足够的了解渠道。所以,在多个机构进行协作时,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就会存在数据互信的问题。
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应收账款的转让、还款等一直是行业痛点,隐藏着巨大的信用风险,重复抵押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也极大影响了供应链金融下应收账款融资市场的发展。平安银行的SAS业务模式在应收账款处理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SAS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精准溯源,与中登网直连,避免应收账款重复抵押,对接外部资金实现应收账款资产的快速变现、流转,能有效解决传统应收账款融资痛点,缓释业务风险,是将区块链技术用于供应链金融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银行区块链应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1.供应链金融以账、票为信用传导载体
区块链+供应链助力信用传导机制
1.区块链扮演信任机器作用
此外,浙商银行所创新研发的“分销通”+“仓单通”的“供应链+区块链”双链金融服务模式,运用区块链技术支持复工复产复销,利用金融科技推动银行的转型升级。服务模式一方面在企业授信上,运用供应链金融聚焦下游经销商融资需求,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同搭建“分销通”平台,是核心企业能够利用大数据风控平台以及产业链交易信息,对其上下游企业有很好的了解分析,通过“双链”融合建立便捷高效安全的授信支持体系,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需求,助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贵慢问题。另一方面在货物周转上,仓单通平台借助技术与信息,集签发、质押、融资、交易、清算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起到将经销商的入库货物转化为区块链仓单的作用,货物信息上链增强可信度与可监控性,用存货质押融资盘活积压库存。
区块链与商业银行监管:去中心化带来的挑战
区块链在凭借其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以及普惠金融推进的同时以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未来所着眼于解决与完善的方向。
总结来说,在区块链技术下,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的中介作用被弱化,区块链去中心化导致金融监管主体界定困难,金融监管对象多元化,给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对商业银行领域区块链运用的展望
(一)区块链的本质是以技术信任取代商业信任
参考文献:
[1]李鑫.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2020(33):91-93.
[2]周乾.区块链金融与法律监管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32(11):50-54.
[3]王玉凤.商业银行区块链技术应用内部审计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20(11):10-13.
[4]金会芳,吕宗旺,甄彤.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的粮食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研究[J].计算机科学,2020,47(S2):604-608.
[5]赵丹丹.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研究[J].西南金融,2020(12):35-43.
[6]夏兵,张军令.我国银行业“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新金融,2020(10):28-31.
[7]林德发,张献.基于区块链的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J].新金融,2020(08):60-64.